请听档案说:银川兰台人的时代回响

   发布时间:2025-11-21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在银川市档案馆恒温恒湿的库房里,时间仿佛被精心折叠并收藏。这里保管着跨越三个世纪的二十余万卷档案,从清代泛黄的文书到今日数字化的影像。它们静默无声,却又是银川历史最忠实的讲述者。在“十四五”的壮阔征程中,银川市档案馆的兰台人以其特有的匠心与坚守,不仅让这些尘封的记忆重焕光彩,更让档案成为城市前行路上的嘹亮号角。

守护:为城市记忆铸就坚实之基

档案是历史的骨骼,银川兰台人深知其重要。在“十四五”期间,他们以创新之犁深耕资源沃土。资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不仅通过常规接收大幅增加档案数量,更主动拓展征集边界。那3000件饱含岁月印记的实物档案,34417张凝固时光的照片档案,262位离退休干部与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历史线索,皆是兰台人“抢救历史”的勋章。他们捕捉时代脉动,邀请三线建设者、知青、闽宁协作亲历者走进直播间,让尘封岁月在1.6万次网友目光聚焦中鲜活流淌。每一次征集、每一次倾听,都是兰台人挽留历史背影的执着奔赴。

档案安全,是兰台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他们以如履薄冰之心构筑铜墙铁壁,将安全责任化为日常的呼吸与脉搏:每年两次的安全演练,季度安全教育,月月消防排查,日日库房巡检,节前全面检查……这些看似刻板的循环,是守护城市记忆的虔诚仪式。当馆内建成异地备份中心,当1441个市县档案馆选择在此寄存“记忆保险”,当馆内21TB重要数据安然备份于远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对银川兰台人安全承诺的最高褒奖。他们以日复一日的精细与坚持,为城市记忆筑起坚不可摧的诺亚方舟。

赋能:让历史智慧照鉴当下生活

档案的价值,在于从故纸堆中掘取照亮现实的光。银川兰台人锐意打造智慧档案利用新生态。余个民生专题数据库如毛细血管般深入社会肌理,让查档服务快速精准触达百姓所需;全国档案查询服务平台与宁夏馆际共享服务系统的贯通,使“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数字档案馆适配升级与自治区级数字档案馆的成功创建,标志着银川档案管理正式迈入智能化新时代。从2014年的数字档案馆适配升级项目启动,到2025年初建成全区地市级首家自治区级数字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率高达86%——每一份文件的便捷检索背后,是兰台人伏案攻坚的数字化长征。

兰台人的笔触,更致力于将档案升华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文化养分。他们以档案编研为媒,讲好银川故事。每月编印的《银川大事辑要》是城市发展的编年史;发行《民生工程系民心——银川为民办实事辑要》《银川的桥》《银川市脱贫攻坚口述史》等书籍,让泛黄卷宗变为可触摸的城市记忆。作为银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1650平方米的空间,爱国主义教育展厅被赋予新生命,“十四五”期间,“银川移民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展、书法摄影展,特别是“行走的思政课”“寻找身边的英雄楷模”等活动,以及30位“小小红色讲解员”的童声讲述,让档案中的红色基因在3.5万余人次参观中焕发时代生机——档案成为银川人精神原乡的活态基因库。

服务:以共享之钥开启时代新声

为人民服务,是银川兰台人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和价值升华。每一次便捷的查档服务背后,都凝聚着兰台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初心和务实行动。立足银川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时代使命,建立黄河流域档案资源共享机制,与流域内兄弟城市庄严签署《黄河流域城市档案馆战略合作协议书》《黄河流域城市档案馆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协议书》。这不仅是地域合作的突破,更是档案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市档案馆一楼的查档大厅,已经实现与全国2200余家档案馆和自治区27综合档案馆互联互通,可以提供电话、函件、网络等方式接待查档人员,“一网查档、电子出证”的网上办理机制,让曾经需要舟车劳顿的异地查档,如今向着最多跑一趟,甚至“一趟不用跑”的目标坚实迈进。面对破产企业员工查档难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他们迎难而上,通过整合资源,精心建立了288家单位有关国有破产企业及人事档案保管信息查询目录。这份目录清晰标注了个人档案的“家”,信息一目了然,让个体的权益凭证有“处”可查。档案共享的不仅是数字成果,更是对群众诉求的深切回应和高效解决。

荣光:汗水浇灌的兰台之花

银川兰台人的默默耕耘与卓越创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崇高的行业荣誉。20232024年连续中国档案杂志社授予全国档案宣传先进单位,是对他们讲好档案故事、传播档案价值能力的权威肯定。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节约型机关、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让党中央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达标单位、市直机关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们全方位工作成效、优良作风和团队精神的综合褒奖。拍摄的专题纪录片《西部岁月·改革开放篇》获银川市第三届“贺兰山文艺奖”影视类一等奖;“小小红色讲解员”活动则被评为自治区科普宣传精品项目,童声讲述红色档案,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这正是档案资政育人功能最鲜活、最成功的实践。

在银川市档案馆库房的幽深长廊里,每一排密集架都承载着城市的集体心跳。兰台人的身影在其间穿行,档案征集者跋涉于历史烟尘,编研者在故纸堆里淘洗,安全守护者日复一日巡查库房,技术先锋在数字洪流中搭建智慧档案馆,让历史在指尖焕发新生。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培育出一批兰台之花,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2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2名,有3名干部被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授予“从事档案工作30年”荣誉称号,2名干部入选全区档案专家库。他们通过兰台人的手、兰台人的心、兰台人的智慧,让档案在新时代被唤醒、被激活、被共享、被传颂。

请听档案说——它诉说着城市的记忆,更诉说着兰台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与时代风采。银川兰台人,正以忠诚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档案华章。他们让档案“开口说话”,讲述银川的沧桑巨变,见证时代的波澜壮阔,服务人民的幸福期盼。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伟大征程中,银川档案事业必将继续发出更加嘹亮、更加动人的时代之声!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银川市档案馆(银川市地方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951-5108903

备案号:宁ICP备16000429号-2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413号

本站点兼容IE 8.0以上或Chrome最新浏览器。 网站地图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