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银川市档案馆联合自治区档案馆,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共同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富华社区党员群众、银川能源学院师生及宁夏电力投资集团代表等130余人走进档案馆,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度沉浸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
档案“开口”:历史在声音中鲜活
本次开放日活动精心设计“宁夏档案记忆线”“银川移民故事线”两条特色参观路线,从查档利用流程的直观演示,到档案修复技术的精湛展示;从聆听音像档案鉴定室里的岁月回响,到感受数字化机房的高效运转;从特色主题档案展览的深度导览,到利用档案解决个人实际问题的生动案例分享,两条线路,清晰勾勒出从个体服务到集体记忆、从实体保存到数字赋能的档案工作全景。通过实地观摩和深入体验互动,解码档案服务的“民生温度”,让群众切身感受档案工作如何融入社会肌理、服务民生关切、保障公民权益,深刻理解档案在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权益维护中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双向奔赴:在互动中共建档案新生态
活动伊始,三份厚重的“档案礼物”被郑重赠予社区、学校与企业代表:《银川市脱贫攻坚口述史》以亲历者之声铭刻时代伟业;《银川年鉴2024》权威记录城市发展脉搏;《民生工程系民心—银川为民办实事辑要》则彰显档案服务民生的深层价值。这份传递,是档案走向社会的诚意姿态。
在裱糊修复室,大学生们屏息凝神,看破损纸张在档案修复专家手中“华丽变身”;音像鉴定室内,播放的银川市离退休老干部和抗美援朝老兵口述档案专题片引得社区群众感慨万千;数字化机房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让企业代表看到“指尖查档”的未来图景。由此,档案工作不再神秘,而是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公共服务。
种子萌芽:小声音传递大历史
人群中,一抹亮色格外动人——来自周边中小学的“小小红色讲解员”。他们经过银川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统培训,用青涩却认真的童声,为参观者讲述城市发展记忆里的故事。孩子们不仅是文化接受者,更成为档案故事的传承者与实践者,在稚嫩心灵播下守护历史的种子。
不止于开放:让档案“活起来、热起来”的持久承诺
当档案开口说话,城市记忆便有了温度,文化传承便有了支点。档案馆开放日的目的在于“开放”与“共享”,本次活动旨在打破库房围墙,让公众亲见档案如何记录历史、服务民生、塑造认同。未来,银川市档案馆将持续推动“馆社、馆企、馆校”互动,以创新服务模式深挖档案价值,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服务发展大局、滋养百姓生活的源头活水。
撰稿:丁会芳
审核:邢晓晖
签发:张 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