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阁街南起南桥西巷,北止于北京东路,以玉皇阁为分界线,分别称为玉皇阁南街和玉皇阁北街,全长2.4公里。
玉皇阁街是元明的古街,因依古建筑玉皇阁而得名。玉皇阁在明初时本是庆王府的更楼,元末至明初,放弃西偏半城时,此楼基本上位于镇城中心,遂改建为镇城的钟鼓楼。明正统间恢复西偏半城以后,西城门随之向西移至新址(今凤凰碑处),原东偏半城的西城门楼又基本上位居全城的中心,遂改原西城门城楼为钟鼓楼,名曰“新樵楼”,原鼓楼改称为“旧樵楼”。
明代曾利用原半个城西城墙遗址和附近空地兴办过骡马市、猪市、柴市,故原鼓楼(旧樵楼)处的柴市一度被称为东柴市,西边新办的称为西柴市。明朝时的宁夏按察司和清朝时的宁夏宁朔县衙门都在东柴市(北柴市街)街的两侧。清代,玉皇阁北街称为北柴市街,南大街名为南柴市街,街东南为骡马市,位置在今新宁巷(旧时俗称为“尿巷子”)南段、今自治区运输公司一带;街西为碴子市,位置在今银川宾馆后门处的朝阳巷内。玉皇阁正北大街名为北柴市街,即明时东柴市街,按察司衙门在街之东侧。清代,宁朔县衙门建于街内西侧,大街上有著名的“熙春坊”一座,清末推行新政后而成立的电报局、百货统捐局等新机构和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福音堂”(左督教)均设立在这条街内。
民国初期,甘肃省第三审判、检察分厅就是在旧宁朔县衙基础上重建的。1942年,马鸿逵主政宁夏时期,北街改名为和平街,南街改名为博爱街,1956年又合并为和平街,玉皇阁南街称和平南街,北称和平北街。1981年更今名。
(资料来源:《新消息报》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