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徕渠

   发布时间:2013-05-25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新中国成立后的唐徕渠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的水利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特别是1960年,黄河梯级开发之一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结束了古老的青铜峡灌区各大引黄干渠无坝引水的历史。 

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干渠唐徕渠,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大规模修缮。比方说建成河西总干渠;对部分地段进行裁弯扩整;对险工险段采取用预制板、干砌、浆砌块石等不同形式进行砌护;将大清渠并入唐徕渠,减少干渠直开斗口等。 

除了对唐徕渠的修正,还改建、扩建桥、闸等各类建筑物。先后扩整了渠首进、退水闸,增建了杨显退水闸,新建改造了西门桥旧木桥等建筑物100多座。 

现今,唐徕渠由大坝引水,流经青铜峡、银川、贺兰、石嘴山等6市县,尾水入第三排水沟,全长316.4公里,其中干渠长154.6公里,支干渠161.8公里,建筑物有退水闸28座、节制闸10座、涵洞52座、桥160座、渡槽11座、跌水3座、斗口744座。

今日唐徕渠已不仅仅是条渠

唐徕渠流经银川市区13公里,穿银川南北而过。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受沿渠两侧临时建筑的蚕食和垃圾倾倒的危害以及城市污水的污染,唐徕渠曾一度犹如一位耗尽筋骨的老者,成了银川市的“龙须沟”。 

唐徕渠两岸环境状况引起了银川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2001年8月,围绕建设城市带状开放式滨水公园建设,银川市开始了唐徕渠城市地段综合整治改造。 

遵循“以人为本,创造满足人们多样生活需求的水域空间”的设计理念,唐徕渠改造由南至北按照“远古、现实、未来”三部曲创意设计。持续5期工程之后,昔日破败不堪的唐徕渠变成了一个集农田水利、防洪设施、文化生态、绿色风景、游览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带状公园。2005年,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如今的唐徕渠畔,南部衔接宝湖湿地生态公园,建有太阳广场、水车景观,突出中国古农业文明的主题;中部以南塘湖景区、徕凤广场、西门桥文化广场、清韵广场为主要建筑物;北部以自然开阔的草坪及体育广场、阳光广场等展示未来,使银川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特色融为一体。 

历时多年的整治,使唐徕渠两岸已初步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色。两岸的绿化与水结合而成的生态走廊,净化着城市空气,调节着空气湿度和气温,消除着水污染。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唐徕渠也成了银川人休闲生活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人们早晨在唐徕渠畔遛弯,在渠边的公园玩玩健身器材、晒晒太阳,然后到西门桥头早市买点菜;晚上在唐徕渠畔跳跳广场舞,遛遛自家的小狗,在路边卖旧书或杂物的小摊逛一逛,或者干脆看一场伴着渠水声的露天大幕电影……只是随着渠畔部分小区的改建,以及部分道路的改造,唐徕渠也迎来了自己的新挑战。望着渠畔一些拆除的七零八落的小公园和围堵得严严实实的“施工重地”,每一个热爱银川、对唐徕渠有着深厚感情的人,都热切期盼着注入新元素的唐徕渠再发新的生机。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银川市档案馆(银川市地方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951-5108903

备案号:宁ICP备16000429号-2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413号

本站点兼容IE 8.0以上或Chrome最新浏览器。 网站地图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199号